您现在的位置
来源:
米乐下载
发布时间:2024-03-01 15:57:53
而对以工科为主的大学来说,实验室作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教育培训的重要平台,有着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放眼全球,高水平大学无不重视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大学无不拥有高水平实验室。可以说,没有高水平实验室,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20年,我校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决定成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全校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实验室技术安全、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危化品与环保、实验队伍教育培训、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实验设备建设规划与购置论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实验用房规划调整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三年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坚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助力学科发展、提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的水准”的工作目标,聚焦实验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明显问题,在解决核心问题上下功夫、求实效,取得了一系列实效。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成立后,针对实验室存在的管理责任不清、设置不规范等问题,出台了《实验室设置与调整管理规定》,划定以实体实验室(具体到房间)为管理对象,建立户籍式实验室基本信息库,规范实验室建制管理流程。每学期组织并且开展实验室设置与调整申请及论证工作,对实验室硬件条件、管理制度建设、安全防护设施、管理人员配备等关键环节进行前置规范和指导。
同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原则,建立学校、学院、实验室、参与实验人员的四级安全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截至2023年5月,全校31个二级单位设置了实体实验室,实验室总数达到了604个(758间),其中教学为主实验室398个(512间),科研为主206个(247间);实验室辅助用房84间;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11407平方米。
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资产安全。尤其在我校以工科为主的学科专业布局下,实验室管理面临着体量庞大、布局分散、危险源种类多数量大、管控要求高、实验人员流动性强等诸多难题。在目前管理人员不足与资源有限供给条件下,只有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的管理方式,构建科学精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实验室设备与管理处处长李春晖介绍: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从始至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把实验室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以“摸清底数、压实责任、健全规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主线,努力构建适应我校实际的科学精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开展第三方安全评估,建立实验室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闭环。科学辨识和分析安全风险是预防事故的基础,2020年底,我校开全省高校之先河,引入第三方安全风险评价对全校实验室做全覆盖风险排查和分析,摸清实验室危险源分布和安全风险隐患,梳理形成学校、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安全评价报告及各实验室的安全风险隐患清单,为各单位开出了“量身定制”的“诊断书”。在此基础上,规范各类实验室安全检查要点,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建立了安全风险隐患检查、登记、整改、反馈、核查、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强化定期调度、情况通报与跟踪监督。三年来,全校完成隐患整改2748项,整改完成率98.14%。
聚焦重点,实施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为加强对高风险实验室的精准管控,学校制定《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建立各类实验室建设的安全准入标准,明确各级实验室的检查频次和管控重点,对实验室做分类分级管理。针对危化品、危险性设备、特定种类设备等重要危险源,加强危险源全流程管理的制度规范。在危化品集中使用区域配置校级应急物资柜,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并定期组织演练。
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与技防水平。三年来,学校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建设了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为高风险实验室、公共教学实验室配备了门禁、监控、高温报警及气体监测等硬件设施,逐步实现对各实验室重点风险源的实时监控,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室安全巡检,提高了实验室安全技防水平和管理效能。
2022年12月16日,正是新冠疫情高峰期,实验室管理科科长白丽按照惯例通过视频监控对实验室开展每日轮巡,猛地发现产业园1号楼某实验室测温摄像头显示异常,通过调取画面发现室内烘箱表面温度达135.3度,远超正常运作时设备的外部温度,光学图像显示高温处为处于开门状态的烘箱,而烘箱周围还存有易燃物品,她立即联系实验室所在单位负责人核实、处理,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次重大安全风险隐患能够被及时有效地发现消除,正是得益于学校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为实验室安全运作保驾护航。
立足四个强化,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工作的根基在于人,教育培训是提高人员安全素质的根本手段。学校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准入制度,逐步完善“通识+专项”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强化实验室管理重点人员业务能力专项培训,要求校院两级管理人员、实验室负责人每年须参加专项培训不少于10学时,年培训1300余人次,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建设,引进及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视频、课件、典型案例、虚拟仿真课程、试题等立体化资源22000余项;强化环境育人功能,开展实验室安全目视化、浸润式教育,为全校实验室及各类危险源统一制作安全警示标识、信息牌等7000余个,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的着力点。它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网络通信等技术,能够解决不具备真实实验条件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教学需求问题,让那些不能做、做不上、做不好的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得以实现,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促进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2023年新获批国家级一流金课的矿山粉尘职业危害防控虚拟仿真实验为例,课程负责人程卫民教授团队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自主建设了矿山粉尘介绍与危害、个体防护、粉尘防治技术工艺、粉尘检测与监控等实验模块,通过沉浸式与互动式学习,学生可以强化矿山粉尘职业危害的认知,通过实景体验矿山粉尘职业危害防控技术工艺,自主开展复杂条件下粉尘防治方案设计,不但避免了粉尘污染与下井的安全风险,学生线上线下可反复实践,也大幅度的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
近年来,学校以“目标导向,建以致用,引建结合,注重质量;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共建共享,提高实效”为根本原则,持续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与资源建设应用,每年召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讨会,组织系列专项培训,现已建成虚仿一流金课国家级4门、省级6门,立项校级虚仿项目103项,建设和引进虚仿实验项目154项、虚仿资源1000余个,为各专业开展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与疫情期间实验线上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为进一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及条件建设,学校对全校公共实验资源强化统筹规划与调配布局,2021年,整合分散在10余个学院的虚拟仿线万元软硬件设施,在工程实训中心10楼集中建设了面向全校共享服务的1500平方米的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VR虚仿云平台,实现三校区虚仿实验资源的线上共享;成立学校虚仿实验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跨学院组建分模块教学及管理团队,出台系列平台管理制度,探索适合校情的平台共建共享运行模式。
2022年,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团队指导老师王俊祥在带队实习时,发现不少实习单位出于安全生产等原因不允许学生近距离接触生产线,只可以通过参观通道进行现场观摩,这怎么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真东西呢?王俊祥想到了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他先给学生讲解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情况,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做模拟训练和拆装,再到企业实习时只需要将设备现场与虚仿场景进行对应讲解,学生就可很快掌握相关联的内容。王俊祥老师说“过去总想着虚拟仿真技术可用在课堂教学上,没想到还能解决学生生产实习这个大难题!”
学校统筹建立全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的做法不仅在省内高校走在了前列,更是与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趋势紧密契合,2021年9月,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获批教育部虚仿创新联盟装备化试点立项(全国仅6项),同年12月我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建设项目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立项。
“刚来学校时,使用实验室和设备资源很不方便,很多实验只可以通过找熟人到其他高校或委托专业测试机构做,效率低、成本高,现在通过学校实验设备共享平台可以预约使用全校的设备资源,真的太方便了”这是安全学院青年教师倪冠华来校后的真实感言,学校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政策正在助力年轻教师成长。
2020年上级部门巡视学校时,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政策落实不到位、机电设施使用机时未达到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
为落实设备开放共享整改问题,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开放收费合规化为突破口,建立了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管理机制及信息化平台。2020年成立学校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和大型仪器设施专家库,先后出台学校《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关于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收费的实施建议》《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收费管理细则》等,建立设备开放收费制度规范。2021年建成实验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和校院两级平台门户,制定《实验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平台管理办法》,通过安装设备电源控制器、蓝牙控制器、门禁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实验资源开放平台预约、扣费和统计等服务功能,为设备开放共享提供了管理和技术支持。
如2017年学校购置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值306.4万元),2020年前为铝离子团队专用设备,不对外开放,自2021年学校建成“实验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平台”后,开始面向全校及社会开放,院外测试占总测试量的80%,服务的校外单位有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中心、青岛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设备年均开放共享收入达20万元。
三年来,我校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服务水平全方面提高,成效显著,目前全校可开放收费设备达到397台(套),固定资产原值25853.09万元,设备开放有收入二级单位从1个增加到11个,开放年收入总额从30万元增长到190万元,年增长率超200%,该项目在全高校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
为解决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不高、已购设备无场地安装等明显问题,学校出台《实验设备购置管理办法》,通过增添设备购置预警、购置计划审批、共建协调、购置论证、技术验收等环节,加强实验仪器设施资源的全校统筹,建立相关工作规范并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针对设备重购置轻维护、维修保障投入不足等问题,制定《实验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办法》,明确实验设备维护维修的范围、工作程序,设置二级单位设备维修准备金,建立了实验设备维护维修保障机制。
据设备管理科科长崔向飞介绍,目前通过强化设备购置查重、共建协商、购置论证等环节,每年能为学校节省资金180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仪器设施资源的合理配置。2022年各二级单位共提取设备维修准备金110万元,专项用于设备维修维护;学校从设备开放收入中提取部分设备维修调节基金,加强对公共实验教学平台耗材与设备维修的补贴支持,首批补贴共计31.3万元,促进了科研设备开放反哺教学。
使命是奋斗的方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高等教育作为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军,在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实验室作为高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和科研活动的主战场,必须逐步的提升建设与管理上的水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山科高铁动车组一员,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正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坚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努力为学校高水平发展贡献实验力量。(记者:许浩)